正念续航,心驻阳光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开展职工心理健康关爱活动
新院启新章,“重”心赋能量
重症医学科一病区作为广西临床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学科,承担院内外、周边县市,乃至广西区外急危重症病人救治重担,随着医院新院区的全面启用,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与责任压力成倍增长。面对高强度救治任务和复杂病情挑战,科室负责人贾爱军和护士长龙玉华始终关注科室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4月17日下午,特邀我院心理学苏元英老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及实践疏导专题活动,通过科学系统的课程设计,帮助医护团队掌握自我调适工具,以更坚韧的身心状态守护生命防线。
课程亮点:专业工具赋能实战场景
1.正念训练:以觉察与接纳重构心灵秩序。“正念不是逃避压力,而是用清醒的觉察直面它。”苏老师从理论层面解析正念核心要素—“有目的的、此时此刻的、不评判的注意所带来的觉察”,强调“觉察”与“接纳”是化解职业耗竭的关键:
觉察当下:专注呼吸10秒,从“自动化反应”转为“有意识回应”;
接纳真实:允许自己在忙碌中产生无力感,通过书写情绪日记而非强行压抑;
2.调适痛苦容纳度:在高压中重塑心理韧性。苏元英老师结合临床案例,提出“痛苦容纳度”训练法,引导医护从被动承受转为主动接纳,将职业性痛苦转化为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
3.情绪压力管理:化焦虑为疗愈能量。课程聚焦“情绪-体能-饮食”联动管理:
情绪续航:利用工具,快速识别压力信号,通过“5分钟深呼吸、冥想”,实现即时减压;
体能续航:针对倒班制设计“碎片化运动方案”,利用工作间隙进行肩颈松解、核心激活训练;
饮食赋能:解析压力激素与营养摄入的关系,推荐“抗压食谱”,帮助快速恢复脑力。
4.投入当下:“状态不好时,不是逼迫自己‘必须做好’,而是‘愿意多做一点’”。适用5分钟法则:如,从整理仪容仪表、擦拭电脑桌等小行动切入,打破情绪僵局。场景化正念:如,在消毒洗手时感受水流触感,将日常操作转化为正念训练场。
龙玉华感叹:“这些方法像随身携带的‘心理急救包’,特别适合我们碎片化的工作节奏。”贾爱军寄语:“真正的强者不是永不疲惫的超人,而是懂得自我关怀的智者。希望这些工具能成为大家职业生涯的‘防弹衣’,让我们在治愈患者的同时,也温柔地呵护自己。”
活动中,科室的医护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学会了调试情绪和纾解压力,也表示将以更昂扬的精神态度继续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事业添砖加瓦。
文、图:杨誉芬
一审 一校:龙玉华 贾爱军
苏元英老师授课风采
医护人员放松赋能
苏元英老师带领医护人员进行体能放松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