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大众版患者服务医疗技术详细

市内率先开展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带来康复福音

发布时间:2021-06-25 14:54 本文来源: 系统

今年6月初,我院血液内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获得重大突破。通过对患者自体进行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并冻存后,该院血液内科成功对一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了桂林市首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一突破意味着该院血液内科能够顺利开展从外周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将采集的细胞成功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并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壮年期罹患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获新生

今年35岁的先生,于201310月因“发热、咳嗽”到我院就诊,检查发现血象异常,随后住进血液内科,经详细检查和专家会诊后,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b 融合基因ETO阳性”。先生在血液内科接受了3个疗程的化疗后,该科的专家应用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对先生进行检测、判断,认为先生有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症,无绝对移植禁忌症,适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先生具有强烈的治疗愿望,同意手术。为了使患者得到最好的疗效,以科主任董敏博士为首的移植团队为先生准备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并用最新的检测方法为先生选择最佳手术时机。

今年3月下旬,移植团队将先生的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并利用血细胞分离机从中分离和采集了造血干细胞,随后对这些干细胞进行体外超低温冷冻保存。5月初专家对其骨髓复查发现仍为完全缓解状态,且融合基因ETO转阴,认为此时为最佳的手术时机,于是开始为其行干细胞移植前预处理(通过超大剂量化疗将肿瘤细胞清除干净)。预处理结束后,移植团队分两次将之前所采集冻存的造血干细胞顺利回输到先生体内。526先生的白细胞植活,29日血小板植活,骨髓造血功能逐渐恢复,随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逐步恢复到基本正常水平,并于65顺利出院。移植手术宣告成功。

董敏博士介绍,患者在术后两个月到半年内还需密切观察并随诊,需进行残留白血病细胞监测,以此来预防复发。通常情况下,移植术后要监测一年,一年到三年内如果没有出现复发,则有希望长期存活,甚至有治愈的可能。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改善患者移植体验

 据悉,该院血液内科已于1995年至2001年期间成功为3名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方式),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为现在进行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奠定了基础。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的成功,对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各类患者提供了更大的生存希望,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手术体验。据该院血液内科前任主任莫东华主任医师介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骨髓移植相比,具有造血及免疫功能恢复快,移植的费用低,效益好,可以避免采集骨髓干细胞时的麻醉及由麻醉引起的意外,也可避免采髓穿刺的痛苦,采集的造血干细胞受肿瘤细胞浸润或污染的机会较少,潜在的抗残留病等众多优势。

董敏博士介绍,自1995年以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淋巴瘤和乳腺瘤等实体瘤的有效方法,尤其多用在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近30多年来临床医学重大进展之一,它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即预处理),清除患者体内的恶性细胞,然后把预先采集的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经静脉回输给患者,使患者重建正常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根治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随着人们对造血干细胞特性的深入了解,移植相关技术的进展、支持治疗的大大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现已成为治愈白血病、实体瘤、遗传性及重度免疫性疾病的可靠方法。

人们所熟悉的骨髓移植仅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一种常见类型,其实按其供受者关系大体可分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异基因(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包括同胞间、非亲缘间移植);按干细胞来源又可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适应症是各种恶性血液病,包括急性白血病(淋巴和非淋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难治性血液病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和遗传性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适用于中高恶度和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白血病(无适合供者)、乳腺、卵巢癌及小细胞肺癌等对放化疗敏感的实体瘤。

白血病为什么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如何?

众所周知,化疗通常是治疗白血病的主要方法,缓解率可高达70-80%左右,但是,虽采用缓解后巩固和维持化疗,大多数患者仍在1-2年内死于复发,长期无病生存率仅15-35%,其主要原因是:1、放化疗的剂量受骨髓治疗毒性的限制而不能无限增加,而其剂量大小与杀伤力呈对数关系;2、放化疗无免疫抗白血病(肿瘤)作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正是为了克服单纯放化疗不足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不仅使放化疗剂量增加到常规化疗的3-5倍以上,给白血病细胞致命打击,又能通过移植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的免疫功能有别于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抗白血病(肿瘤)作用,进一步彻底清除残留白血病或肿瘤细胞,从而使白血病得到根治。因此,对于小于50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后更多地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大量研究证明在急性白血病行异基因骨髓移植能够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据2000年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报道急性白血病行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的长期存活率达50-60%以上。同时由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率低,长期无病生存率仍优于常规化疗。

至于如何选择患者,采用何种移植方式,何时移植,应该在综合评价后,才能做出正确决定。一般来说,对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预后相对不良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如年龄在50岁以下(自体移植60岁以下)、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有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HLA配型相合的供者,均须尽早移植,方有治愈的希望。对供者的选择,应首选同胞间全相合,次选非亲缘关系全相合供者和亲属半相合。对供髓者来说,一般无不良反应及远期影响,如同献血一样,不必顾虑。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市内率先开展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带来康复福音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