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科普

您的位置: 健康科普详细

你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吗?

发布时间:2021-12-17 17:56 本文来源: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先天畸形。如果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由于外因使心内结构发育出现停顿、混乱,或在出生后应该退化的组织未能退化,即可能出现心脏内缺损,俗称“洞”,如各部分连接异常、发育不良、闭锁或出现异常通道,即为先天性心脏病。
比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复杂的还有法乐氏四联症、肺动脉闭锁等。先天性心脏病不及时手术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发育迟缓、反复肺部感染、心内膜炎,严重的还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最终危及生命。

及早发现先天性心脏病

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检出率也随之增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大约有60%为婴儿,。2岁以内如果及早手术的话,约98%的患儿能存活,手术后的患儿90%可跟正常人一样生活。

为了及时发现疾病,不贻误治疗时机,专家提醒家长要仔细观察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尤其要引起重视:

经常感冒,反复出现支气管炎、肺炎;婴儿喂奶困难或拒食、呛咳,常出现吃吃停停、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憋气等现象;患儿的皮肤持续出现紫绀,尤其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这些部位表现最明显;患儿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蹲下片刻;幼儿手指及脚趾末节粗大、颜色变暗;幼儿时期常会喊累,多汗,口唇、手指、耳垂等部位发青、发育迟缓等;幼儿出现胸痛、晕厥。不论是何种表现,一旦出现异常,都应该去医院接受详细检查。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体征是心脏杂音,但在新生儿时期有半数以上孩子的心脏都有柔和的杂音,但以后确诊有心脏病的(3个月以后)只占1/7。所以,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不仅仅听心脏杂音,还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方能确定诊断,必要时还需进一步做心血管造影以确诊。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通常有外科手术法和介入治疗法两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开刀手术,此项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患儿是在全身低温麻醉的状态下实行开胸手术,术中患儿需要大量输血和进行体外循环,术后会留下较大的手术创伤,且卧床时间长。

新一代的治疗方法是内科介入治疗,这是一项世界顶尖的微创技术,只需要在患儿股静脉上穿刺一个小孔(3mm),通过输送系统将器械送到病变部位,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几天就能愈合,一般不留疤痕,患儿恢复快。此外,术中无需输血,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也不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患儿均可利用此项技术治疗。目前,此项技术已为众多患者带来了福音,先心介入疗法已成为许多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我科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十余年,技术成熟,在桂北地区处于先进水平。

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认真评估,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术前指导和健康教育。

2)了解患者有关病史,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术中、术后用药的过敏实验。

3)常规双侧腹股沟和会阴部备皮。

4)协助完善各项检查如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

5)术前一天嘱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必要时术前晚给予镇静剂保证充分休息。

6)嘱患者进导管室前排空大小便,需全麻的病人,术前12小时禁食禁水。

2、术后护理

1)监护:术后应连续心电血压监护12小时以上。注意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监测体温每4小时一次,连续3天。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2)术侧肢体护理: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疼痛以及有无皮肤青紫,同时注意术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温度、颜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嘱患者平卧术侧肢体取伸直位并制动12小时。

3)如术中给予肝素抗凝,术后使用阿斯匹林者,应密切观察有无皮肤、牙龈出血,穿刺点渗血引起血肿。

4)行全麻的患儿,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头偏向一侧,待完全苏醒后方能进食。

3、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康复与保健,主要注意下例问题:

1)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2)术后3个月内,可进行适当的活动,可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但避免剧烈活动。

3)合理饮食保证充足营养,但不要暴饮暴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3—6个月、1年复查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封堵器位置情况。有时还需要查血常规,应用抗凝剂的患儿还应该检查凝血功能,已防出现出血倾向。

5)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等情况,应立即到医院或当地专业机构就诊,以获得帮助。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你了解先天性心脏病吗?
网站纠错